钢结构建筑鉴赏丨北京HeyTown艺术中心 META工作室

在北京东四环至五环之间,有一块被数条扭结交错的铁轨所割据的菱形区域。当北京城经历着迅猛的扩张时,这块距离CBD不5公里却隐藏在衰败的工业厂房中,渐渐成为了被都市文明遗忘的角落。

 

 

业主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重新连接被铁路割裂的街区,逐步建立起一个总面积约十几万平米的混合社区。作为整个社区项目中期的建筑设计方,将一系列零售、餐饮、休闲、办公空间编织在一起,使这一场域焕发活力,并在菱形区域正中构想了这一艺术中心。

 

 

HeyTown艺术中心的建筑体量从工业厂房原有的锯齿状形态脱胎而出,并逐渐向前伸展,在几乎触到高架铁路的端头扭转。其果断的轮廓起伏、天光下折射幻化的金属表皮,在粗砺厚重的红砖墙体之上,形成了一奇妙的漂浮,为原本呆板乏味的天际线带来了敏锐而富有生趣的气息。

 

 

材料的选择交织在三条物质性线索中:在反射性与半透明性间不断变化的金属表皮,诠释了一种当代文化敏感性;粗砺交错的红砖墙呼应了场地的历史特质;各处精心安排的玻璃窗洞及通高金属转门则将空间容器的内部事件展现给公众。

 

 

 

建筑的外部由特殊定制的铝板表皮包裹着整个悬浮的锯齿状体量。对金属材料的使用,经由一系列实验性探索,实现了最小的折叠角度、最大的竖向跨度、跳动的波折节奏、变化的穿孔率、增强的反射性。透过材料与场域之间的特摩擦,制造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张力,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传达场所情感 ,提供一种能够与周边环境持续对话的通感体验。

 

 

白天,波折铝板像澄亮的棱镜一般通过不同的角度捕捉着天光的微妙变化。傍晚来临,内透点亮,整栋建筑下部自身发出暖光与上部反射天空冷光交相辉映。这种模糊暧昧的光感重叠,给周边空间加载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叙事性。

 

 

3,300平米的建筑由三段组成:西侧入口门厅通过一个很大的公共螺旋楼梯,与其之上HeyGallery展廊相连

 

 

 

中部1,200平米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可以在容500人的黑盒子剧场或向相邻广场打开的艺术展览空间之间切换;东侧后台区域及其二层是多功能房间。

 

 

 

此外,还容纳了一间艺术书/设计商店,一家艺术教育工坊,两层面向广场的线性展廊。

 

 

 

北京经历30年狂飙式的城市发展,却突然刹住了脚步,转向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碎片。我们在这特殊的时间点上与业主合作,将建筑牵动人心的感受与城市转型的重大意义联系在一起 

 

 

 

(图文素材来源ArchDaily,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要闻 尽观于此

WATCH ALL THE HOT NEWS HERE